直面G20 我们的“身影”很耀眼

发布日期:2016-10-15 17:34:45浏览次数:1262

    作为以专业服务政府机关办公大楼项目见长的耀江物业,进入2016年,公司把工作重点放在了G20杭州峰会的服务保障方面,随着峰会时间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工作又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作出新的部署。

    此次峰会中,我司投入峰会服务的安保人员有1146名,保洁人员有911名,工程维修有410名,餐饮(食堂)服务66名,后勤服务143名,合计2676人。他们直面G20,在本次峰会及B20注册中心、峰会安保指挥中心、峰会医疗卫生保障指挥中心、峰会核心区域奥体中心以及杭州标志性建筑浙江环球中心、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和西湖景区周边涌金广场、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四十多个物业项目中积极主动、全情投入、加班加点、团结协作,在峰会中留下我们耀眼的“身影”。

 

G20峰会和 B20注册中心(杭州市政府即市民中心项目G楼)

 

    市民中心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新搬迁的办公新址,作为G20举办地的最高行政机关,承担了峰会的各项具体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钱江新城市民中心G楼是本次峰会B20和G20的注册中心,所有参与峰会的中外嘉宾都是在这里完成报到注册和领取相关会议资料。在这里,有严格的安检管理,有无数的注册通道,还有数不清的峰会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来来往往的摆渡车,我们的任务是负责市民中心B、C、D、E、F、G六幢大楼的接管和开荒、设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环境保洁、绿化以及客户服务的工作。

    我们的护航工作始于今年5月份,伴随着峰会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和杭州市政府的搬迁进驻,我们一边进行大面积的开荒保洁,一边进行设备交接验收和调试保养。会议中心G楼是我们接手最早的一幢,从5月24日进场到6月11日,服务处按要求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玻璃幕墙清洗、外玻璃立面清洗和近3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室内大理石地面的晶硬保养,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在服务处克难攻坚的基础上发动了全司的保洁力量持续不断地进行援助(期间支援超400人次)。在工作现场,在1-3层几万平方的工作面上,数十台晶面打磨机同时作业,场面十分壮观,白天的时候,大家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相互配合;夜间的时候,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加班加点。在这里,无论是调集的保洁员还是新员工,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克服自身困难,努力争取早一点完成任务。接着,又据峰会要求,服务处顶着烈日完成会议中心南北礼仪厅近2000盆绿植的甄选和摆放;会议中心中厅1500盆绿植的更换和保养;会议中心屋顶花园15吨水池装饰石子的清洗、绿植的重新选种和修剪养护等。

    特殊的楼盘,有着特殊的使命,在接管验收工作结束后,为确保会议中心的用电要求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服务处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工程部经理和专业工程师为副组长,强弱电技师和技术骨干为组员的20人驻点保障小组,不仅对大楼内高压配电所进行彻底的排查,还对每一条线路、每一台设备和每一盏灯、每一个插座都进行故障排查和负荷试验,对每个插座进行详细的编号。峰会期间,服务处启动特别保障方案,不仅安排管理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还在原来的基础上给G楼增加10名工程人员,确保现场的供电、空调、照明等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现场巡回检查;同时保洁人员也实行每半小时交叉、循环的巡检,部分岗位安排专人负责,以确保六幢大楼公共区域的干净、整洁和美观。

 

 

G20峰会省市安保基地指挥部(杭州市公安指挥中心项目)

 

 

    杭州市公安指挥中心大楼是本次峰会省、市二级安保指挥中心,是峰会保卫工作的司令部,峰会期间,1000多名干警办公和吃住都在现场。兼顾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任务是用专业和敬业的服务构筑起他们坚强的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峰会的安保工作之中。

    其实,这是一栋计划于2017年启用的大楼,因峰会的到来而不得不提前启用,不论是内部装修、设备设施的调试检测还是大楼行政职能的规划等都未完成,3月14日,我们进驻了还是工地的杭州市公安指挥中心大楼。提前行动,是为大楼启用后保障业主的工程、保洁、会务和餐饮(食堂)服务做准备。

    因峰会安保指挥中心的特殊项目要求,国务委员、公安部领导和省、市领导的频繁且密集前来视察,使得公安指挥中心物业服务团队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重大。

    在这超9万平方米的大楼里,设有7个标准会议室、2个领导接待室,还有不计其数各种规格的会议室;设有一个大厨房一个小厨房,还有包厢、大餐厅和小餐厅,可同时容纳六、七百人的同时就餐。进入8月以后,与大楼进驻警务人员数量增长一样的是会议召开频次的增加和食堂餐饮供应量的与日俱增,这不仅要求我们提前做好应急预案,还迫切地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援。在会场服务中,伴随急剧增加的会议场次和与会人数的不确定性外,会务人员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积极做到“四分钟响应”和“有求必应”的工作准则,所以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工程人员、行政人员甚至是公司领导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和及时应对。在餐饮服务上,食堂根据警务人员的用餐需求开设早餐、中餐、晚餐和夜宵,但考虑随着峰会的临近,就餐人数会呈现爆炸式增长(高峰时,日均就餐的人次达5000人左右)、用餐时间集中、现场管理要求提高等现象,食堂提前就内部员工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公司外调了8名厨房帮工和5名厨师。即便如此,在就餐高峰,上至公司副总下至保洁大姐、会务人员都会来帮忙,有时候一忙就忙到凌晨两三点钟,大家的努力只为让这些持续奋战在一线的警务人员能少排一会队、早一点吃上热饭和多休息一会,如同“回家”一般的轻松和舒服。

 

 

G20峰会医疗卫生保障指挥中心(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

 

 

    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是本次峰会的医疗卫生保障中心,既是杭州市重点反恐单位,也是重点安全防范单位,我们从秩序维护、保洁、工程、会务等多方面进行物业服务,其中安全保卫工作是峰会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自8月1日起,服务中心成立中心的安保应急小分队,加强整个园区的治安管理,尤其是门卫管理、防侵入管理,遇突发事件要做到及时与中心沟通并作出快速处理。同时,提前制定G20期间的特别安保值班表,在服务中心“11+1”的秩序维护团队人员配置基础上,从8月22日开始将18:00-23:30时段的每小时巡逻工作落实到服务中心的全体员工身上,直到9月3日至9月5日,通过公司项目间调配的方式为中心再补充20名秩序维护员,不仅增加中心每幢楼的岗哨,同时也加强了中心内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安保力量,使峰会决战阶段的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处于一级反恐管理状态。

    安全隐患的查漏补缺一直是中心和我们工作关注的重点,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领导亲自带队和我们一起参与排查消防和安防的隐患,我们积极配合进行了灭火器换粉、消防标志更换、消防主机维修、防雷测试,消防电话分机更换、消防喇叭接入P2实验室、监控系统维修与更新、周界报警系统维修与更新等工作,同时,建立消防微站,购置消防锤、消防绳等消防装备和防爆叉、伸缩警棍等安保装备,以确保峰会期间中心的正常运行。

    另应中心安排,自8月1日起,我们重点加强了对来自外地的30辆“120急救车”的巡查和重点盯防工作,同时,还要求消监控室将此批车辆停放区域切入中(大)屏幕,昼夜不间断地进行“视频巡逻”,以确保该批车辆停放安全。

 

 

G20峰会的霸屏之星(浙江环球中心项目)

 

 

    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环球中心项目是杭州的地标建筑,是一幢超高层的写字楼,因特殊的地址位置和特殊的楼盘属性,成为多部杭州惊艳大片中的主角,在它看得见的光彩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力量在保驾护航。

    为维护大楼乃至西湖文化广场的平安,服务中心在原先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深化的工作。在安防方面,一方面加强大楼内进出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对进入大楼的外来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对进入大楼的所有人员进行安检,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品、管制刀具等进入大楼;对广场地下车库进出车辆进行身份核查,严禁危险品的进入,同时严控车库出入口的防守,紧抓细节不放松;另一方面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员的管控,不仅配合街道和社区佩戴“红袖章”进行平安巡防,同时还佩戴头盔,穿着防暴背心等装备进行多样化巡防,与公安等人员一起守护西湖文化广场的安全。

    在消防管理方面,服务团队在原有精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和增加检测频次,时刻关注消防设施、烟感、喷淋泵、消防泵、消防电话、电梯三方通话、监控主机、末端设备和矩阵画面等的运行情况;积极配合并做好微型消防站的工作,维护西湖文化广场的消防安全。同时,服务团队深化大楼的钥匙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安全管控,特别是对3、4、7楼消防门的管理和对4、5、5楼南北电梯厅等大楼安全隐患区域加强的监控管理。

    有行动,有落实,还有更多团队的努力。为提高大楼业主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自我救助的能力,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多场消防演练、反恐防暴演习、心肺复苏急救等活动,并邀请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切实提高大家的应对能力。为落实物业日复一日工作中的坚持、提升和创新,环球中心物业全体员工都懂得,每个人都是这场峰会中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毫不起眼,却也缺一不可,有多少力量就要作出多大贡献。

 

 

    一份责任,一份荣耀,我们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在峰会中借助手臂上的“红袖章”,传递物业人之于峰会的尽职和尽责,传播杭州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和友爱。

    新的篇章,已经开启。峰会带着杭州,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今年的耀江物业,也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二十岁的我们,在新的历史里,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继续做一个懂得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勇于创新发展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