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触网似乎成为当下每个行业转型的首选。这其中,包括了已经开始试水新模式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最早成功的当属已经上市的花样年彩生活,它通过借力社区服务的A PP大幅提升了物业公司的毛利。而此前被视作行业标杆的万科物业,早在2013年,就开发了面向业主的“住这儿”APP。目前万科旗下近20个已经入伙的社区均已开通运行“住这儿”,成为业主保修、看公告和查询水电的主要渠道。此外,光大等房企联合科技公司开发的云上城也已投入使用。
的确,相比以往繁琐的物业服务模式,当我们把投诉、报修这种头疼的事情,直接在智能手机A PP上全部搞定时,比原来节省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在前不久东莞市物业协会举办的相关论坛上,万科物业东莞公司负责人告诉我,借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行业效率是行业转型趋势,因为传统物业管理采用科层制组织架构,物业服务更多是依靠现场“人盯人”的管理模式,一个服务动作背后,经常需要几个管理动作的配合,层层监督才能确保服务落地。但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任何一个监督层级失效,下面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动作都会走样。
“现在,万科物业要求在每个岗位设有二维码,将岗位要求和员工状况搬到网上,使用系统进行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服务稳定性,确保质量可控,减少中间监控环节和管理成本。”他表示,通过移动互联网、IT技术可以让物业服务更加简单。
不过,虽然万科目前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活跃用户也在不断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就能直接照搬。因为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外包给科技公司,使用IT技术往往意味着需要巨大的启动资金,就东莞市场而言,接管小区的物管公司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在人力成本陡升、物业费收缴率不高的当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很难保障,通过开发A PP来改善管理似乎更多是镜花水月。
文章来源于《南方都市报》